所謂快樂配方,先從自我的探索與成長開始 |
快樂與幸褔在現代社會,不只是個人的生命狀態,成為一種義務,我們都要追求或社會要求我們要追求快樂與幸褔,食衣住行都會被冠上快樂之名、幸褔之名,如果無法從這些食衣住行中體驗或享受快樂,似乎都被批評或評價為不值得,如果我們無法快樂,個人也要為自己的不快樂感到自責與內疚。曾幾何時,「快樂」成為每個人生命中的終極目標,任何行為只要讓我們快樂,似乎都可以成為行為的正當理由,甚至年輕人也會說「只要我快樂有什麼不可?」但我們真的是為了追求快樂而生活嗎?還是快樂是在我們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時會附帶產生的一種感受?
每次看到網路或電影上的廣告,要快樂或幸褔似乎很簡單,只要買某些產品、享受某些娛樂、體驗某些刺激,快樂就會來到我們的生活。我們思考的快樂通常是因為滿足到了個人的某些期待與欲望而產生,但每個人對生命中的期待或想要追求的目標有所不同,所以產生快樂的狀態也會不一樣,只是這些言行最後都會以快樂來呈現。有人因為吃到美食而快樂;有些人是因為可以與他人分享美食而快樂;還有人是因為烹煮美食而快樂……雖然我們都想要快樂,但要到達快樂的方方法各有其別,需要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配方,但現代社會無形中把快樂配方單一化,我們所追求的不再是會讓個人快樂的生命實踐,而是變得要跟他人一樣我們才會快樂。
所以當我們被詢問「你快樂嗎?」這樣的問題時,似乎是被詢問「你擁有跟他人一樣可以快樂的條件嗎?」、「你在社會的地位、財富等快樂條件擁有多才?」、「你有得到社會的認同嗎?」…..社會上總是有著對美滿與快樂人生的想像,而我們也會期待著自己向著快樂人生的路上努力,但什麼才是快樂人生?我們想要實踐的快樂人生是什麼?如果快樂的配方需要我們自己調配,也代表快樂是一種願意成長、願意思考自我問題的成熟心靈才能做到的配方,如果不認識自己,我們又如何能知道自己會因為什麼樣的生命意義與價值而快樂?
曾經有機會參與兩位禪師的對話,他們討論有關「幸褔」的主題,探討現代人的幸褔感都很低,這時A禪師問了另一位禪師:「不只是凡人有煩惱不快樂,在世俗的修行也會有很多煩惱,那禪師你幸褔嗎?」,B禪師答:「幸褔啊,我的煩惱就是我的幸褔」。一位禪師視煩惱為幸褔,因為他的生命追求在於全心投入與體驗生命本身,所以對禪師來說快樂不只是沒有煩惱、擁有可以快樂的條件,能夠體驗、投入到當下的生活,能夠嚐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能夠走過生命的各種風景(煩惱也是人生中的一種風景),就是快樂與幸褔。當我們在追求生命中的意義與價值的路上,快樂會隨著這些追求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快樂人生的配方,或許是從讓自己成長開始。
【塔羅抽牌練習】
方法:抽三張牌(包括正逆位)
問題:可以幫助我邁向快樂的成長功課有哪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