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好書推薦|意識之光

很開心有機會早早收到《意識之光》 ,在暑假有空時完讀它。從翻開書本的第一頁開始,這本書的內容就讓我放不下手,只好速速讀完。

這是一本探討印度神話的書,但卻充滿了東西方哲學、心理學、神話學的智慧,尤其我喜歡書本一開始,坎伯從西方心靈去釐清東方心靈的獨特之處。
坎伯去參加了當時代的重要神學家馬丁布伯的演講,並在演講後問了布伯一個問題:「你說的上帝是什麼意思呢?」
當然坎伯並不是不知道上帝的意思,而是他要弄清楚布伯說的上帝,是否與他在印度所體驗到的神是否有類同之處。
過去在神學談的神,遙遠、絕對與崇高,但布伯提出了「我與你」的神人關係,打破了傳統,把神放進了在我旁邊的、在生活中經驗的我與你。而坎伯在印度體驗到的,也是神一直與人共在的關係。
布伯回答:「每個人都得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他自身的流亡。」來說明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身的神人關係。但在布伯的回答裡,流亡卻成為東西方心靈的重要分野。
布伯談的我與你是流亡後失而復得的情感,坎伯要談的是一直都在人的心裡,只等著人去發現的我與你的關係。
失而復得的寶藏,我們會珍惜,但也有種害怕再次失去的感受。但一直都在原處的寶藏,不可能消失,它就是我的一部份,只是需要找到才能改變我的生命。
坎伯的探討讓我想到曾經讀過的一則印度故事
有一天,神因為無法滿足人的各種請求而煩惱,去找智者問解決之道,智者告訴神,藏到人的心裡,這樣,向外求神的人,找不到神,也無法請求。往自己的內心看的人,如果找到神,因為他已走向內在,對神也無所求。
或許這就是坎伯要帶領我們進入的印度的神話世界,在那裡,我們找到的不只是神,也是我們的心靈。
在靈性時代,印度神話很能夠回應追求心靈成長的現代人,把成長視為往內探索的過程,讓自我潛入到無意識大海,尋找一直都在那裡的寶藏。
坎伯的《意識之光》,會為追求心靈的現代人,提供豐富的神話與象徵意象,雖然它談的是印度的心靈,卻也會撼動每個想要探入心靈的現代人。而且這本書翻譯的文字也很容易讀,感謝譯者用心傳達坎伯的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