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朋友聊起什麼是「幸褔」的話題,這是不會有結論、也不會結束的談話主題,卻也需要一再地在生活中拿起來談,並讓我們思考自己是不是在幸福的路上,還是已經偏離了很遠卻不自知?談到幸褔時,「快樂」也常一併被提起,雖然概念上我們懂這兩者是不同的,但生活中,我們到底怎麼區別幸褔與快樂呢?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們會說這是幸福的味道,去到夢想已久的景點,我們會說超開心,在語言的使用上好像沒有太大區別。
很多人會說,快樂是短暫的,幸福是長久的,用時間來區別了快樂與幸福。也有人說快樂是個人的享樂,但幸福未必一定會快樂,有些人在為他人承擔時也會感到幸福,所以用個體與群體性來做了區別。快樂與幸福很難用一兩句話做明確的定義,但今天我想來談談總和與整體的生命態度。所謂總和是累加後的結果,也是一種量的衡量,整體是累加的方法、過程及結果被視為全體來看待的質的衡量。在人生路上,大多時候我們會用總和的方式來看待幸福,所以想為自己增加更多的快樂經驗或幸福條件,但幸福卻是在整體中才能體驗。
在占卜時,有些人用工作或感情中遇到的特定事件來諮詢,並希望解決現有的困擾;有些人是對整體事業或情感經營產生了疑惑,所以來諮詢。來問特定事件的人,是在總和的人生路上,想要排除讓人不愉快的事件與經驗,並讓快樂增加;詢問人生方向的求問者,是覺察到不管累積多少快樂經驗,生命好像無法達到真正的幸福,所以想知道到底要怎麼做。不管今天我們在什麼樣的生命處境,都需要整體的生命視野、總和的生活實踐才能帶我們走向幸福的道路。在面對困境時,雖這兩種處理態度都很重要,但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很習慣的用總和的方式看待幸福的功課。
社會上的幸福公式很簡單,它是用累加的方式告訴我們擁有哪些就可以幸福,考名校、讀好科系、找穩定的工作、買房、結婚….這些都被列為幸福人生的項目。父母拼命讓小孩從小為掙取幸福列單而努力,只要列單上的項目越多,我們似乎被保証了幸福人生。如果在掙取的路上感到不幸福,只怪自己累積的項目不夠多,並相信再努力一點就可以達到幸福。但哪一天累了、無力了,停下來回頭看走過的路時,心裡就有疑惑的聲音會問,到底要擁有多少才能幸福?擁有了真的就幸福了嗎?
在電影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平凡人物,為了擁有幸福條件開始欺騙、傷害他人,並且認為只要達到幸福結果,過程中的一點犧牲可以接受。總和當然就要看最後的結果來決定對或錯;好不好,但這種總和的生命態度,真的會帶給我們幸福嗎?反觀整體,不只是達到結果的過程都變得重要,還要先問自己,我是否要用累加的公式來看待人生?而哪些項目要放進我的累加公式?在總和的人生態度,只要好的越多越好,但在整體性的態度,是這些事物的相互搭配與組合、運作要達到整全的結果。這就像煮菜,不是好的材料都放進去了就會成為好料理,而是針對享用的對象與當季食材做過評估,再把各種食材相互搭配烹煮才會成為美味佳餚。
我們可以把整體性的生命態度比喻為準備一道創意料理,雖然提早把料理的名字、材料都想好了,但準備食材時可能缺料,或食材不夠好,這時好的主廚當然會做菜單的調整,並為這次準備的料理重新命名,讓名字與配菜都能好好搭配。同樣地,整體性的人生態度需要先幫自己的未來定向,才能知道我需要哪些材料,但未來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所以也要有重新定向的彈性。而所謂的定向,就是未來我想要以什麼樣的成就、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意義賦予,就像料理的命名,我用「春天饗宴」這種名稱,就不會選用冬季食材,意義的命名,會成為整合生命事件的核心,並為我們組合、搭配並重新整理出不同的生命故事。
很多人來占卜諮詢時,就是在變動與不符個人期待的未來中,只看到原有的意義命名與發生的事件不符而挫折與生氣,卻沒有思考過如何從發生的事件去反思是否可以更動原有的命名?如果主廚在缺料時,堅時要煮原來食譜上的食物,最後結果當然會讓自己與享用的人都不滿意,但如果在缺料或遇到不如預期的意外而調整了食材與菜餚,雖然是沒有預期的改變,但有時候小驚奇反而會帶來更美妙的結果。塔羅的敘事占卜,就是藉由故事的展開,重新幫助求問者分析與診斷目前在準備的菜餚有著什麼樣的問題,也會藉由建議的方式讓求問者思考如何調整意義命名,從新的命名中重新觀看及理解遇到的困境,並再次整合出有我的巧思與個人特色的美味菜餚與精彩的生命故事。所以幸福人生並不是擁有各種稀有食材,而是有能力用手邊可用的食材,搭配出不失主廚風格的特色料理,並與大家一起分享與快樂享用。如果在人生路上,突然失去了發揮創意的幸福靈感,別忘了可以藉由塔羅敘事啟發心靈的創造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