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與「教皇」都是有權的男性領導者,但在偉特塔羅上有著非常不同的圖像表現,皇帝是一位老者獨自坐在王座上,他的背景是江山,他的表情與眼神不安與防衛。反觀教皇,他有著年輕的面貌,腳下還有兩位跟隨者,他坐在教堂的寶座上,兩手雙舉堅定地面對著人群。很多人在理解這兩張牌時,都把它視為男性權利者,有著領導權、話語權與保守的價值觀與態度。但從圖像上來看,偉特牌給於這兩張非常不同的意義與能量。
首先,皇帝是世俗世界的最高領導,所以所有人都聽命於他,一切他說了算,在圖像上沒有特別畫其他人物,所以強調的是他的獨斷與人人之上的威權,但也有高處不勝寒的孤寂。而他的老者形象,也更突顯了皇帝長年的經戰,現在只想要坐在王座上守護家園的態度,所以他是守護者,並不是開拓者,他已打下江山,接下來需要的是他對江山的管理。相對地,教皇的年輕並不是說他沒有歷練或智慧,而是強調了教皇不只是守護、也會熱情地宣教與教育群眾,教皇並不是世間的最高領導者,他是上帝的代言人,所以在他之上還有神,教皇並不是個人的實踐,這是使命與神職,所以在圖像中更突顯了跟隨他的人群。
馬賽塔羅牌裡的皇帝與教皇圖像,兩者都是老者 |
如果把這兩張牌放在生活情境,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在皇帝牌的情境,總有著獨裁、獨斷的言語與行動,而這些言行也像是命令式的,並不容許他人執疑或改變,那是已決定好的結果,只需要他人認同(點頭)與執行。在教皇牌的情境,所有的言行在於教導他人,決定可能也已完成,他人只需執行,但這執行不是因為命令,而是為了學習,是為了跟隨上位者或教導者,所以教皇牌的情境總是會有上位者有著老師般的身份,下屬是聽從或跟隨著崇高的理想與使命;而皇帝牌的情境,說話者要建立權威,所以需要接受命令的人,而不是想要學習的跟隨者。
塔羅圖像中多出來的人物,會讓我們更能理解主要人物的特質,例如皇帝在構圖上只有一人,所以他可以獨來獨往,就算人際關係不甚理想,只要他是領導者,他人要聽命於他,他也可以接受。但教皇需要聽眾,如果今天他的領導只是因為權威,教皇未必會感到開心,他需要願意聽他的教導與理想的人,他有很多重要的道理要傳授,需要接受與傳承的人跟人的連結,所以如果皇市的獨斷地,教皇就是諄諄教誨、苦口婆心,所以比起皇帝,教皇牌的情境會更在乎與需要人際互動。這兩張牌雖然有著不同的領導力的展現,但在堅持某些原則與傳統上有著共同的努力。皇帝所制定的原則;教皇所教導的傳統都需要被遵守與守護,不容許改變或破壞,所以這兩張牌出現時也突顯了很難說服與改變的情境,只能遵從某些已制定好的規則。
左圖:John Michael Wright's portrait of King Charles II, in the Royal Collection
右圖:Pope Gregory IX Approving the Decretals, Vatican, Fresco 1510-11皇帝牌手上的物件類似於英國皇室的國王的象徵物;教皇牌的服裝與手勢也是來自於過去教皇的圖像 |
達賴喇嘛與圖圖總主教(天主教)兩人進行宗教對話時的隨性與童趣 |
在偉特塔羅之前的馬賽塔羅牌,教皇的形象也是一位老者,所以皇帝與教皇都被視為是有經驗、有歷練的長輩或權威,但到了偉特,教皇的形象明顯改變,從一位老者到年輕人,這位年輕人不是涉世不足、不成熟的領導者,而是心情永保年輕的教義傳承者,如果觀看很多宗教領袖,他們雖然都是年紀大的長者,但卻有著孩童般的童心,他們對世界、對人充滿了愛與熱情,而這種情感在偉特牌以「年輕」的容貌被展現,並強調了教皇對教育的熱情與投入,反觀皇帝是要守住江山,不容他人侵犯,所以在眼神與表情上,明顯透露出狐疑與嚴謹的表情。偉特爵士是一位天主教徒,在偉特牌的圖像中,可以看到偉特對宗教象徵更為嚴謹,並帶入了很多個人對天主教及教義上的展現與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