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是電影中很特別的類型,按道理來說,害怕、噁心、驚悚的事我們都不愛,但恐怖片的市場從來沒有委縮過,反而是電影市場的常勝軍。有些人會說,就是因為是電影,才不需要有後遺症,可以盡情享受恐怖時刻,但也有很多人看完恐怖片會開始做惡夢,會受恐怖片的影響與干擾。不管你是不是恐怖片迷,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觀看恐怖片的心理,以及塔羅占卜與恐怖片的關係。
恐怖片探討的內容離不開人在生命中面對的各種恐懼,而這種恐懼在恐怖片裡轉變為鬼魂、妖怪、殺人魔、怪物等各種形象,成為攻擊人類的恐懼物,但不管恐怖片拍的多麼恐怖,看完電影觀眾會理解電影裡的恐怖元素是什麼,發生這些恐怖事件的原因,等恐怖元素在故事中揭曉後,這名怪物、鬼魂或殺人魔就會被電影裡的主角制服,最後主角的生活又回到一開始的平靜與安祥。而觀看者隨著電影的發展,從不安、緊張到害怕,最後跟著主角一起回到安心的結局,似乎也間接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某種恐懼被控制的安全感。所以最讓人不安的恐怖片,是那種整部片主角都不知道害怕的對象是什麼,雖然一直受到攻擊,卻始終無法追溯害怕物的源頭,最後恐怖對象當然也沒有被消滅。
在生命的某些時刻,我們會被不知名的不安、焦慮與害怕干擾。 |
如果從恐怖片的邏輯來看,要面對恐懼,了解恐懼的「對象」很重要,所以恐怖片裡,主角們努力去做的都是去揭開恐怖事件的原由。前陣子有一部恐怖片叫"牠"(It), ”牠”這部片卻沒有要給恐懼之物命名(看完電影,我反而希望片名的翻譯是”它”,而不是”牠”),”It”就是指我們所恐懼的事物,但那是什麼,在電影裡因人而異,而且也只有心裡有害對之事的人才會被it攻擊。這部電影的重要角色設定在國小畢業的小朋友,主角們正要邁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但他們在生活中都各自有著不想面對的惡夢:管教嚴厲的家長、過度保護的媽媽、對女兒性騷擾的爸爸、在學校被霸凌的小孩、弟弟失踪的男孩…..這些小孩們各自被幻化成各種可怕之物的it攻擊,卻找不到可以幫助他們的大人,最後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去面對這可怕、不知是何物的it,而且it在每個人身上所幻化的「恐怖物」都不同,所以能夠面對it的方法也需要每個小朋友各自面對在生活中自己會害怕的對象。
這部電影的故事,簡單來說是少年成長記,在我們的成長歷程,弱小時的童年會有各式各樣懼怕的事物,當我們長大了,按道理來說可怕之物會越來越少,但恐懼之物似乎只是從怪物、鬼魂等元素轉移到實際生活中的人事物,或者對不確定的未來的不安與害怕,對很多大人來說,恐懼感從來沒有消失過。大人的恐懼總是與無法掌握或害怕自己失控有關,在我們長大的過程,理性與意識漸趨成熟,也就更相信自己可以掌控很多事,但這種自我掌控感,反而更讓我們無法接受失控。意識用理性來幫助我們管理與掌控日常生活,但現實中的生老病死、生離死別再再都提醒我們人生不在我們的掌控內,這時潛伏在無意識裡害怕生活失控的恐懼感就會浮上來,常常以理性措手不及的方式來打擊原來有秩序及安穩的生活。小鎮的“it”捉住了男主角,並且跟其他男孩說,他們可以離開,當作這一切沒發生過,他們可以長大、離開小鎮,就不會被it殺死(但每隔一段時間it會回來,所以逃避無法真正結束it的攻擊),但逃離小鎮的人,沒有真正離開過那讓人害怕的事,所以最後還是會在害怕之物中過著黑暗的生活。或許這就是很多大人面對恐懼的方法,逃到安全的地方,當作這些都不存在,但心裡的莫名害怕像夢魘一樣從來沒有離開過。
現在回到塔羅占卜,占卜跟恐怖片有何關係呢?很多人來占卜時,會問占卜師工作、感情、人際關係等問題,他們描述事情的經歷,並且想要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這些有著困擾來找占卜求問的人,這些求問者知道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害怕之物)是什麼,大部份的問題在時間中都可以慢慢找到答案與解決。但在生命中,是不是也有些時刻,我們覺得自己不太對勁?明明工作、感情都沒有不順的狀況,但為何總是有種讓人感到不安與害怕的感受?這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遭遇了“it”,不知它是什麼,但似乎它在干擾著生活,如果想要走出這種害怕,需要先具體知道“it”到底是什麼,這時候塔羅占卜就是在幫我們釐清、具體化我們面對的不安物。
※ 塔羅的奇幻旅程即將推出《愚者的黑暗旅程》,從恐怖電影探討生命中需要面對的黑暗,歡迎大家一起走一趟黑暗旅程,學習用塔羅占卜勇敢面對內心的黑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