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達摩公案中的愚者與皇帝

年底了,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在進行斷捨離的打掃,在整理書桌時,注意到兩年前掛在書桌前的一張畫,那是韓國的殊眼禪師禪畫,我拿到的是早就過期的年曆,但因為畫太可愛,被我一直留著。

畫裡的人物是達摩,右邊一排韓文字寫著不識(不知)。這段文字引自達摩與梁武帝的一則公案,也是我第一個聽到的禪宗故事。
歷史中的梁武帝是佛教徒,推行了很多佛教友善政策。當他聽到從聖地印度來了一位僧人,就以貴賓接待,邀到皇宮。但這是一次不歡而散的相會。
梁武帝問達摩,自己如此大規模的推動佛法,是不是在做大功德?但達摩說沒有功德。或者問佛法最重要的是什麼?達摩回答沒這種東西。最後梁武帝動怒了說,那坐在我前面的人是誰?達摩說不認識(不識)。

這則公案,就像塔羅牌裡皇帝愚者 的見面會,皇帝圖像中的人物,已擁有了自己的國土與王國,坐在寶座上,君臨天下,甚至也認為自己懂的很多。而愚者圖像裡的人物,是旅行者,沒有固定居所、沒什麼財產,甚至是會跳下懸崖的笨蛋。
偉特 把愚者比喻為渴望經驗的心靈,在經驗世界,重要的是經由感官的實際體驗,所以用懸崖的視覺,強調了身體所感受到的危險訊號。沒有了經驗的知識,就只是紙上談兵,雖然可以像百科全書一樣知道很多,但無法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境
這種知,就像AI給我們的答案,可以從大量的數據庫的整理中,什麼問題都可以回答,但遇到跟人的情感處境有關的狀況,任何漂亮的答案都沒有幫助,只能由個人從經驗中找到化解之道。
在經驗世界,愚者是走向智者之道的開始,但在社會生活,愚者是無法社會化的笨蛋。就像梁武帝用世俗觀點想要跟達摩對話,但達摩用經驗世界的智者語言在回答,兩人在不同的兩個世界,就像遇到外星人,不通。
當初我會想把這張畫掛在書桌前,應該是在提醒自己時時刻刻要成為愚者。但在學術領域,反而是努力想成為懂很多的人,現在回顧,我在寫論文時感受到的糾結,或許就是梁武帝與達摩、皇帝與愚者在內同時存在的噪動與矛盾 😅
智者就能整合皇帝與愚者的碰撞,但凡人,就會在兩者中擺盪,或者認為只能二選一。還好塔羅牌裡不只有皇帝,還有其他大秘牌,在教導我如何整合想要心靈成長,但又無法脫離社會要求的糾結,並讓愚者一直以愚者留在心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