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學習老子的智慧--「皇帝」牌

 

When I let go of what I am, I become what I might be. (Lao Tzu)
以其终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當我在英文網站看到這句話時深受吸引,最後看到出處是老子的道德經時,努力找出了原文做參照。雖然翻譯與原文有點距離,但個人覺得這翻譯有譯出原文的精神,也從西方人思考「人」的立場,譯出了它的道理。

有次我向國小生講解猶太人過逾越節時會吃羊肉的故事,當猶太人要逃離埃及時,法老不准他們離去,所以摩西向上帝祈禱,最後上帝在埃及降下了十個災難,其中最後一災是所有埃及頭胎生的男孩或動物都會死亡。只有猶太人的家庭,因為用羔羊的血塗抹在門前,所以躲過了死亡的災難。聽完這段講解的國小生突然回應:好奇怪,羊救了他們,那更應該不要吃啊。

小孩子的神回應,讓我思考到東方與西方對人與萬物共存關係的不同想法。在西方萬物是上帝為人所創造,人是萬物之主,動物的存在本就為人的生存而存在。羔羊的血救了整個民族,所以過節時吃羊肉來紀念,並且藉由食物把故事傳承給下一代,這是西方的思維。但在東方,尤其佛教有著眾生平等的觀念,我們會因為感恩所以不吃。

東方的哲學一直強調人在宇宙當中的渺小,人與萬物和諧共處,沒有誰大、誰小,而是各其所執,活出自己的本質。所以在道德經裡就會出現“不自為大”,強調的是人在活出真正的自己時(沒有誇大、也沒有自命不凡),才是真正的偉大。在西方,人才是所有思維的中心,所以最後的翻譯就成為「當放掉我認為的我時,才能成為真正的我。」

不管原文或譯文,都在強調真實接納與做自己的重要,道德經裡的「成其大」是從接納自己、認識自己在宇宙萬物中的真實的價值與位置,再去與萬物和諧共處,這才是偉大、真實的道理。而譯文裡的「我」,也必須先放掉自以為是的「我」,最後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

這兩句話的智慧,我們可以從大秘的「皇帝」牌中學習,尤其是譯文裡的放掉自以為是的自己,也是「皇帝」牌的功課。皇帝坐在石椅上,他的兩隻手都緊緊握著東西,眼睛不安地邪視著遠方。皇帝有著堅定的意志力,但也對自己可能被挑戰或失去即有的權利感到不安。皇帝在萬人之上,但那是外在的職務與條件,無法說明個人真實的本質。要當一位真正偉大的皇帝,需要道德經裡的「不自為大」的智慧,這樣才能走下石椅、脫下戰袍、丟掉手上緊握的東西、擁抱人群。也需要放掉自以為是的勇氣,不自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有著絕對的發號施令的權利、也不再讓事物以他為中心發展,這時才會出現心情放鬆、表情溫暖、待人自在、對事順勢而為的偉大的皇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