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從品一杯茶 學習生命中的「節制」

The word "happiness" will lose it's meaning, if it were not balanced by sadness. (Carl Jung)
「如果沒有悲傷的調和,“幸褔”會失去它的意義。」 (榮格)
這幾年在大學部教學,面對剛滿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開始我想像的是對生命充滿好奇、焦躁、雖然經驗不足,卻有著讓人羨慕的膽試,就算對社會有著批判,但也熱心參與社會話題。但實際我面對的是眼神呆滯,沒有好奇、沒有熱情、也沒有嫌棄,他們做著一份還可的工作、與還可的情人約會、過著還可的生活。曾經忍不住問一個年輕人:難道你不想去挑戰一下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推向不確定的情境?對方回我:不會啊,平凡不就是一種幸褔嗎?

「平凡的幸褔」,這句話如果出自於挑戰過自我極限,經歷過不平凡的痛苦與傷痛的人,我認為這是一種生命的體悟與覺察。但出自一個沒有經歷過缺乏、痛苦的年輕人,沒有因為自己的限制而感受過挫折與氣餒,沒有因為生離死別而悲痛過,平淡如果是一個人一直以來的生活狀況,在這裡說的「平凡」只能是對不夠精彩的人生的自我安慰。

有次我去一家茶行,老闆很熱情的介紹各種茶葉,剛好他有兩種價格有差異的茶,當我準備要買比較平價的茶時,他說要泡茶給我喝,他卻先泡了高價的茶說著不買沒關係,好茶店裡請客。我喝了一口真的好喝,但價錢實在太高了,不想考慮,這時老闆再泡了平價的茶,讓我品嚐,在我喝下去的那一刻,那口味是如此的淡中無味,讓我再也不想買它。

生命經驗像喝茶,品過好茶的人,再也不會去喝一般的茶。所謂好跟不好的評價是從比較得來的,所以評比就是把同類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一般人沒有比較以前,味覺很難喝出什麼是好茶(當然茶達人除外)。如果我們一直喝著一種茶,並且認為那是我最愛、最好喝的茶,這樣的認知是一種缺乏經驗值的自我設限。但如果喝過各種茶,最後還是覺得本來我喝的最好喝,當然這就是經驗過後的體悟。

偉特的「節制」牌,圖像裡有一位天使用兩個杯子在調合水的流量,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杯子比喻為對生命的體悟,一邊如果是幸褔、另一邊就是痛苦,這兩種極端的情感在天使的調合中,互相找到了平衡點,經歷過痛苦,我們對幸褔更珍惜,懂得幸褔,也能擁抱痛苦的經歷。

「節制」牌出現在「死神」的後面,協助走過生命黑暗的靈魂,學習如何在兩種極端的情感中調合身心,找到心中的平靜。猶如榮格所說,幸褔沒有痛苦就會失去意義,平凡的快樂沒有不平凡的歷程只會是虛幻的白日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