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放下作為,讓生命自然綻放(四張王牌的功課)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

現今社會,像哲學系一樣的人文學科,都成為學生要進入較好的學校而轉系的跳板,幾千年前的希臘哲學家們看到今日的台灣,不知會有何感想,當時哲學是人類最高精神的追求,也是優秀的統治者必學與必備的智力。長期以來,台灣的求學,都以未來有沒有用為標準,那些畢業後沒有明確的出路、看起來找不到好工作的科系,都被打入沒有用的等級,成為吃飽飯沒事做、或無法做其他選擇的人才會讀的系所。

有一次我在一個學術研討會發表有關塔羅牌如何藉由占卜幫助求問者重新看到自己、認識自己的論文,記得在我努力講解完論文後,在場的一位前輩就發言問:「可不可以直接告訴我塔羅牌到底有多準?」這個問題的背後動機還是在有沒有用的基礎上,也是研究數術的人最常掉入的專業黑洞,占卜似乎要準才叫有用,才能拿來當職業,才會有發展錢途。

很多求問者通常都會用「我這樣做好嗎?」、「我做這樣的選擇正確嗎?」等問題來占卜,到底是什麼「好不好」、「對不對」?當然就是選擇的路、我做的決定是否對未來有幫助、有用,也就是是否會帶領我走向快樂。在人生這堂課,我們常常問要如何找到穩定的工作、如何才能賺大錢、如何才能遇到好對象,但卻很少有人直接問:「我要如何才會快樂?」大家都以為自己知道如何才會快樂,但我們真的知道嗎?那些我們正在追求的有用的事,真的可以讓我們快樂嗎?

有用的事未必等同於快樂,有用的事也未必等同於我想做的事。按道理來說,每個人成人後都應該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生活,但社會上單一的成功與有用的標準,讓大家只能忘記自己想成為的人,而去成就他人想要我們成為的人。所以到大學畢業的13年教育裡,我們只有學到他人的成功標準,而沒有思考過讓自己快樂的生活,唯有那些被認為進到沒有用科系的學生,才有機會為自己長遠的未來思考屬於自己的道路。

前陣子我也開始思考寫什麼樣的文章才會有用,結果也把自己的創意力給抹殺了,我越是思考有用的文章,就越想不出來想要撰寫的主題,當我正苦惱時,在書裡看到一句話:

「如果你要『作為』,就會活在自我當中。如果你丟掉自我,丟掉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這種想法,在生活中單純地放鬆,一旦你放下,「作為」轉為「發生」,從自我轉向無我,從意念轉向無念,無念,就是靜心的一切。」

奧修《愛與死亡》

所謂「作為」就是我們的意識在主導的「有用」,也就是「有價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所做所為有所價值,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我們是否反思過這些價值是否真的是我們認為重要的價值?還是文化、社會教導的他人的標準?如果沒有經過反思,一切的作為就會變成像奧修大師說的「活在自我當中」。活在自我,就是期待生活圍繞我期待的方向發展,而且是大部份人都期待的單一的成功標準,但有多少人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達到同樣的目標?在追求他人的目標中的我們卻不斷會經歷痛苦、挫折與不快樂。所以奧修大師才建議我們放下作為,當我們放下意識中對「有用」的追求,讓自我暫時停止運作,在那一段的空隙,內在的靈性就會展現,自然的帶領我們走向讓自己快樂的道路。


或許偉特牌裡的四張王牌就是奧修大師所說的「發生」而不是作為。四隻握著宇宙元素的手從雲中伸出,那是一種無中生有,是當我們放下意識的時候,從靈性引導的「發生」,所以每張牌裡的元素,都充滿了能量、創造力與動力。如果你在期待生命中能夠有所改變,並等待帶領你轉變的召喚,請你放下對有沒有用的思考模型,放下意識的「作為」,忘記你想要成就或成為的未來,只要在當下好好做好每件事,有一天,王牌裡的那隻手,會自然的讓一切的改變發生在你眼前,並且為你帶領屬於你的價值與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