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戲裡戲外的真實人生


現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影、連戲劇、小說等的娛樂,甚至大眾喜歡的電視節目或線上遊戲,都需要較好的故事內容與劇本才能吸引更多人,所以故事一直都佔據著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經驗。而這也不是有影像以來的現代人的專利,古希臘人對戲劇的喜愛、古人對唱劇或說書的喜愛,也都在在表現故事的魅力。



我們常常會說故事是想像中發生的事,人生是現實,是實際發生的事,所以想像不真,我們的經驗才是真。但故事不只是娛樂,我們也會從故事中學習,從故事領悟人生道理,所以並不只是真的經驗才能成為我們的認知,想像的故事也會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知識。例如很多人認為轟轟烈烈的愛才是真愛,遇到真命天子就從幸褔快樂永遠。這樣的信念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反而比較像電影或連戲劇裡的愛情故事,但我們卻把這樣的故事視為真實,而成為對愛的要求與期待。很多我們的價值觀與知識是藉由外在的各種媒介建構的,而這些被建構的價值再經由生活經驗調整、形塑,成為更為符合生活的道理,所以小時候我們讀童話故事,但長大了就會更成熟的看待成人的情感世界,但為何很多人還是停留在童話中走不出來呢?

如果生命經驗可以讓我們調整不切實際的想法,在劇戲式愛情想像的人,是不是以沒有戀愛經驗的年輕人為主?但事實並不如此,很多有了婚姻,走過人生大半輩子的成年人,也會有著戲劇式的愛情想像,當然,保有這種愛情想像的人的婚姻生活,通常無法帶給這個人快樂。所以在很多人的想法裡愛情與生活就一分為二,認為婚姻與愛情無法共行,現實生活的情感不滿意是正常,要接受長大的代價。這樣的觀點確實可以讓我們更務實的活在日常中,但情感生活的不美好要被視為長大的代價?是追求麵包的現實的理所當然嗎?

什麼才是愛?這需要我們用經驗去學習與領悟
人在理解經驗似乎也有各種不同方式,有些人一旦內心裡的信念建立了,如果實際經驗不符合內在認知,反而是用自己的認知來質疑經驗,例如愛情應該轟轟烈烈的想法,如果遇到日久生情的情況,就可能質疑這不是真愛,只能是朋友;有些人是從經驗中反思自己所認為的價值是否正確,所以遇到了喜歡的人,是每一次的戀愛情境中學習「愛情」是什麼,以及如何與相愛的人相處。從經驗中反思,我們的價值與實際世界才不會一分為二,而是不斷依我們的經歷與成長重新理解生活世界。「反思」是一種質疑的能力,而反思通常需要把自己當作看戲的人才能應用,也就是旁觀者清。很多人容易把反思的「質疑」與「否定」思考為同一件事,但否定未必會經過質疑,而是直接的一種判斷,所以用轟轟烈烈的愛來否定日久生情,就沒有質疑過“日久生情是愛嗎”?而是直接判斷不是,所以就失去了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我們的社會不喜歡唱反調的人,最好所有人意見一致,達到共識,但這是在獨裁社會才可能有的狀況,與多數人意見不合,很多人會說那個人是為反對而反對,並成為團體中的醜小鴨。反對可以是否定,也可以是質疑,任何需要判斷的事,本來就不會有絕對的對與錯,經由反對,我們才有機會思考事情的另一個面向,所以在工作中通常一致通過的決策結果未必如意,還常常成為災難,那些在很多人的紛擾意見中難產的決策,最後反而成為最能實現多數人利益的結果。而這種不喜歡唱反調的文化,個人也會容易跟隨主流,而慢慢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最後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經驗時,也就全然的接納了小時候所學到的想法,而不再成長與改變。

故事雖然是想像的,也未必是現實裡會發生的事,但故事所講的是人的生命處境,這些處境帶動人的道德判斷、抉擇與反思,而不管故事發生在外太空、神話還是歷史世界,人的生命處境卻有高度的相似性,而我們需要思考的倫理問題也是古今中來都成為一種困難的抉擇,就像現在的肺炎疫情,很多人從過去鼠疫的流行中看到了古人與我們共同面對的難關,而我們有著更為進步的醫療與科技設備,但人心所經歷的困難卻是如此相似。所以故事不只是一種娛樂,如果我們把故事也當作是經驗的一種,並針對所看到的故事進行反思,同樣也可以成為讓我們成長的機會,但大部份人在談論電影或連劇戲時,喜歡談自己喜歡的角色、痛罵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不喜歡的情節,這時候雖然我們是看戲的人,但沒有做到旁觀者清,反而是陷在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中,沒有經過反思就直接否定與判斷了外在的事情。

如果你也愛看電影、連戲劇,就可以抓住這些看劇時間,讓它們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經驗,對故事進行反思,讓每一次的觀賞都能成為身心都富足的娛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