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從電影的寓言面對生命中的「亂」與「序」

秩序會給人安心與美的感受
因某些因緣,我開始喜歡觀看恐怖片或驚悚片,以前看電影注重電影的敘事與藝術完成度,反觀恐怖片,大部份的電影在這兩方面表現不佳,所以很多恐怖片也被放進B級影片的類別,並且也不會用太多的成本去拍攝。但開始觀看恐怖片之後,才發現之前的電影口味太過偏食,當然這跟我的學習意圖有關,我總是把電影、文學、藝術看作是陶冶心情的媒介,在這種意圖下,恐怖片自然而然被排除在我的選擇之外。


大部份的恐怖片的敘事與藝術完成度確實不高,但這些電影卻能碰觸到其他類的電影無法形成的心理撞擊,並不是因為影片會出現噁心、暴力、殘酷的鏡頭,而是把恐怖片視為一種寓言,再把這寓言放進文化與人的無意識層次觀看,會看到非常真實的社會與人性的黑暗面。當然很多劇情片也會以寫實手法會讓觀眾直面黑暗,但比起寫實的直白,寓言的隔一層敘事會給人更深刻的撞擊,這就像小時候聽的故事,常常比真實遇到的事件更深刻的停留在我們的記憶,並影響著長大之後的我們。

恐怖片都在處理一般社會會避開與避諱的話題與現象,這些現象明明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存在,卻視而不見或眼不見為淨,在這裡的「淨」就與「污」形成相對關係,人類學者瑪麗道格拉斯就認為,文化是給予生活中的事物與現象秩序與位置,而人的對「淨」的感受是符合我們的秩序規則,而「污」就是違反了這些秩序,例如:鞋子在外面穿著很正常,但放在餐桌上就會覺得髒,因為它是不能進家裡的物;過世的人只能放置在特定區域,不然就會破壞原有平安的生活秩序,污染我們的生活空間等。人活著,裡、外都有一套界定事物與我們的關係的準則與分類,一旦這樣的分類被搞亂了,我們不只感到不安、害怕或生氣,還會覺得自己被污染與不淨。(收驚也是一種淨化的民間習俗)

很多恐怖片都以「觀看」來展現恐怖之物,但最近也有恐怖片讓聲音成為懼的對象

幾年前有一部驚悚片《滅絕》,整部片沒有直接出現鬼、殺人魔、或怪獸,但卻成功塑造了非常不安的氣氛,故事中地球因為一次外星體的撞擊,開始出現特殊的生物現象,在受影響的地區內的所有生物的基因都會相互污染,最後改變每個生物的樣態,所以人的體內也會出現植物或任何動物的基因序列。當探查隊進到污染區時,他們對眼前的景像感到驚嘆,出現各種沒有見過的新型動植物,但動物開始說人話、人的皮膚開始植物化,這些事件比遇到鬼還要讓人恐怖與害怕。如果我的體內開始出現不是我的基因時,我還可以說我是我嗎?如果動植物與人的基因無從區別時,還會有人的存在嗎?這部電影用非常特別的故事與影像帶出了無序如何與「污」的觀念相關,又如何成為我們害怕的對象。

當我跟周邊的人談起恐怖片時,很多人會表達他們害怕鬼、怕噁心、也怕突然驚嚇所以不喜歡看,但沒有人會說我不喜歡失序或被沾污的感覺所以不喜歡恐怖片。我們在生活中所害怕的對象,如果從精神分析、或人類學理論來看,那些物在某些層面都是因為為秩序的系統帶來混亂而被排除。自古以來的宗教從神話中就可以看到這種秩序的分類,例如:兩棲類的生物通常都被賦於神聖的形象,並從一般的動物系統放進神聖的宗教系統;日與夜的分隔變得不明確的日蝕或月蝕會被視為是不祥的徵兆。在恐怖片裡常出沒的鬼是不能被放進祖先系統的死亡之人;截肢是把人的身體切成我們無法辨別的樣貌;突然受到驚嚇也是一種讓人從一切如我所知的狀態進入未知的不安。我們對物的害怕是從文化學習來的,所以對害怕之物東西方或許會有差別,但恐怖片的主題不外乎就是讓失序的生活再次回到有秩序的狀態。所以有些人看恐怖片也未必只是為了感受不安與害怕,也同時會在結局時帶來的有序生活而感到安心。所以要維持票房的恐怖片不管故事開始給予觀眾多大的震憾與害怕的情境,最後還是會在一切再次回到正常的方式收尾。

《滅絕》電影中,女主角最後走進黑暗的地洞,與害怕之物面對面

人之常情會避開讓我們感到噁心、不安、害怕的事物,但這種感受卻與文化給予教育有關,所以當我觀看恐怖片時,反而會幫助我反思對害怕之物的害怕來之何處?甚至也會幫助我看到社會到底在排擠哪些人、哪些事物與現象,而這些被排擠的人事物又如何理所當然的被我們接受為應該。我看著《滅絕》會想到,人很努力想要讓自我與生活被安排在有序的秩序中,而最後女主角從污染區回來,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是自己時,看到我們如何需要清楚界定我的身份與他人的不同,才能感受到我很安全。

很多人在生命中遇到的困境,都與不願面對生活失序的狀態有關,如果我們都在避開自己無法掌握的人事物,失序就變成為我們帶來混亂與失控的困境,我在這困境中就成為無法「正常」生活的脫軌之人,所以只想趕快讓一切回到正軌,卻失去了重新思考這些秩序在我們的生命狀態中的必要與合理性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可能為自己重新調整這些界線等問題。就像榮格所說,接觸陰影的經驗會讓人破壞原有的道德律,但卻可以讓自己成為更為成熟的人。如果我們把恐怖片視為一種寓言,寓言裡述說著人面對黑暗與害怕的各種歷程,雖然這些人最後都回到了原有的生活,但這種「回去」,不再只是重覆原有的過去,而可以為自己帶來不一樣的生命情境與狀態。所以觀看著這些影片,或許我們也可以慢慢讓自己有勇氣面對自己內在的黑暗,而開始走向內在深處的黑暗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慎終追遠:偉特牌及其人的神秘學故事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今天我們也來懷念一下偉特牌的創作者之一的偉特爵士。全名 Arthur Edward Waite的偉特,1857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母親是英國人並嫁給軍人的父親到達新世界,但父親在偉特很小時就過世,之後母親就帶著偉特回到英國。偉特從小在私立學校...

熱門文章